“耄耋”
“耄耋”就是指70到90岁的老人。
《礼记·曲礼上》记载:“八十、九十曰耄”,确定了它的年龄含义,80至90岁的老人,称之为“耄”,而《左传》记录有:“七十曰耋”。
曹操在《对酒歌》写有:“人耄耋,皆得以寿终”,表达了他对高寿老人的祝福。
蒲松龄在小说《聊斋志异》中也有说道:“君无大贵,但得耄耋足也”,意思是指,但求无大贵之命,但能活到70至90岁,足矣。
追求长寿,古今如是。
另有一说,此2字与猫,蝶读音相同,因此,古时很多的猫与蝴蝶图出现在陶瓷,绘画上,即取“耄耋”谐音,其寓意长寿延绵。
此类图画,都统称为“猫蝶”图。因此,给老人准备礼物,“猫蝶”图可作上选。
(图片源自网络)
“耆耈”
《礼记·曲礼上》记载:“六十曰耆”,60岁,则称为耆了。
60一甲子,60也就称为花甲之年。
60岁以上,才办大寿,所以耆也泛指老人。
而耈:就指的是90以上-100岁的老人了。
所以“耆耈”一词,可泛指老人的意思。题外话,除了上面所提的“猫蝶”图,还有“瓜蝶”图,蝶谐音“瓞”,小瓜的意思,大瓜小瓜,寓意子孙满堂,健康长寿。
一些关于清朝的影视剧,就会经常听到太监扯着嗓子喊“福晋吉庆,瓜瓞绵绵”,就是指健康长寿,多子多孙。
(图片源自网络)
从这些来源和用法中,可以看出,这四个字都是古代对老人年龄的称呼,体现了古人对老人的尊敬和关爱。
它们也寄托了古人对长寿、平安、智慧、友情的美好愿望。
现在也见于书法作品中。
所以,这些字虽然生僻,但是却很有文化内涵和价值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